责任感
说到责任感,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工作范围扩大化”,但实际上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的结构,或者再具体点,一些创业型公司,每个角色都要求是多面手:facebook要求设计师完全有前端的技能,可以写页面,实现高保真模型等等;国外的独立设计师,每个人都是从文案,设计,营销,到前端开发,甚至包括后台开发样样都行的选手;淘宝的UED团队的各个角色要求更是相互渗透;多少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业务,设计,开发,销售一人搞定?
责任感是什么?产品是自己的。曾经还在公司小组YY:每个产品上线之后都在某个地方把所有参与的人都放出来,用户想骂人也直接找得到人,也总结过“产品拿得出手的标准就是每个参与的人都会跟身边的朋友或者亲戚推荐或者炫耀”。无论你是任何角色:优秀的开发人员会在完全理解业务的同时再去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甚至反过来在某些环节与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来探讨业务的合理性,设计的流畅性;产品设计师会在需求诞生前期就参与讨论,保证产品“从根上就是正确的”,在业务逻辑落地到实际的逻辑上一同梳理流程,或者是提高使用效率甚至是系统效率,或者是降低实现成本;不再列举了。
产品最终的结果不可能是靠某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来保证,而一定是团队的结果。如果开发同学不关心业务只是要求上游将所有逻辑整理好只是编码(当然优秀的设计师是不惮并且会主动完成此环节),如果产品经理不关心运营只是想产出产品然后丢给运营自生自灭,如果设计师只单一关心交互和设计的牛逼性完全不考量实现成本和外界限制,那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可信任感
可信任感和权威性是挂钩的,与个人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是挂钩的,什么是可信任感?交给你一件事,可以放心的去做另外的事,知道你最终给出的结果会如何,而不用再担惊受怕每天一问。权威的人为什么权威?因为可信任,做事的结果是可信任的,给出的反馈是可信任的,承诺的时间节点是可信任的。
反馈与推进
职业中一定会涉及到各种各样与人打交道的事,反馈和推进避免不了,保证反馈和推进的结果就是“主动性”。主动性好的人,会主动给你反馈;遇到主动性不好的人,主动性好的人会主动跟进并推进。虽然现在关于余世维反面的资料很多,但是还是要承认最开始从余世维的很多类似《赢在执行》,《有效沟通》学到太多直到现在还很受用的方式方法和习惯(还记得当时每天在路上往返至少3个小时,公交车上光线不好没法看书,所以一直都是听余世维的讲课录音)。作为一个职业性良好的人,如果项目周期长,则会在关键节点随时反馈进度,反馈中间产物,不断沟通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同样作为职业性良好的人,会在交代某项任务之后,在中间环节不断推进并询问进度,保证方向的正确性,把握中间关键结点的质量,确定里程碑等等。
一个案例
其实这个案例不是用来论证职业性的,但是我觉得跟职业性也很相关(是讲美国医生被指控的,吐槽一下中国的医疗环境….)
信不信由你,医生被指控失误的风险,与其所犯错误的多少几乎没有关系。针对医疗失误诉讼的分析显示,遭到起诉的医生中不乏医术高明之人,而有些漏洞百出的医生却从未遭到投诉。同时,在由于医疗事故而受伤的人群中,绝大多数的人从未提起过医疗失误诉讼。也就是说,因医疗看管疏忽而导致的伤害,并不是病人起诉的唯一原因。病人们之所以起诉,一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侵害,而除此之外还另有原因。
不久前,医疗研究者温迪莱文森记录了一组医生与其病人之间的数百条对话。在这组医生里,约有一半从未遭到过投诉,而另一半则被投诉过两次或以上。莱文森发现,仅凭这些对话,她就能够找出两种医生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未被投诉的医生花在每位病人身上的时间,要比遭到投诉的医生长了3分钟(18.3分钟比15分钟)。前者更趋于给出“指导性”的解释,比如“首先,我会为你做检查,然后我们再来谈你的问题”,或者“我会专门留出时间供你提问”,这些话能够帮助病人理解他们在此次就诊中将会得到的结果,以及应该何时发问;另外,这些医生更趋于积极聆听,喜欢使用“请继续往下讲”等用语;除此之外,他们在病人的就诊过程中也更加幽默和爱笑。有趣的是,这两种医生提供给病人的信息,在质与量上都大同小异,第一种医生并没有给出更多有关用药和病情方面的细节。区别仅仅在于两种医生是如何与病人沟通的。
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当然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约定有两个技术能力水平一样的医生,那你会更倾向喜欢哪一种?这种沟通技能或衡量标准是医生的专业技能还是职业技能?
另外:碰到职业化好,素质高的同学,请感激,学习;也请不要变成自己都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