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为了网络 Sun用开源赢得未来
    时间:2008-10-19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从2000年的盈利到后来的连续亏损,再到现在的走出低谷持续赢利,老牌的系统厂商Sun经历了大起大落。今天,它把软硬件开源,它和以前的竞争对手展开合作,它收购数据库厂商涉足新领域,它针对新兴市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区域,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对中国区又意味着什么机遇和挑战呢?

    从2000年的盈利到后来的连续亏损,再到现在的走出低谷持续赢利,老牌的系统厂商Sun经历了大起大落。今天,它把软硬件开源,它和以前的竞争对手展开合作,它收购数据库厂商涉足新领域,它针对新兴市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区域,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对中国区又意味着什么机遇和挑战呢?

    一切为了网络

    上世纪90年代,时任Sun公司首席执行官的Scott McNealy 曾提出了“网络计算机”的概念,到后来,Sun认为电视、手机、汽车等一切都可以接入网络。直到今天,虽然这一远大目标仍然未实现,但网络无处不在的思想让Sun一直在网络应用的道路上前行。

    刘保华:Sun一直说自己是一个系统公司,但今天的Sun其实在企业策略方面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Sun将一部分技术转让给富士通等企业,并通过和英特尔、AMD、微软合作来实现某些产品线的“瘦身”,另一方面却一直没有停止收购的步伐——购买存储企业STK,购买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也就是在“增肥”。你理解的Sun为什么这样做,是哪方面的战略有了变化?瘦和胖的选择方向又是什么?

    连智浩:Sun是一家做系统的企业,我们关注的是企业整个的IT系统。这么多年来,“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理念我们从来没有改变过。

    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和架构,作为一个擅长企业系统架构的厂商来说,还是要抓核心的东西,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基础的硬件,比如服务器、存储等;二是向互联网最新应用方向走,比如半年前我们购买的MySQL就是Web 2.0的数据库;三是向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走,这包括我们芯片的多核、多线程技术,这其实也都是在适应整个网络的发展方向。

    刘保华:截止到3月30日的2008第三财季,Sun亏损额为3400万美元,这引起了一些分析师的诟病。当然从媒体角度来看,这个业绩与收购MySQL 的费用有关,而且Sun这几年的赢利状况一直稳步上升(2004第一季度亏损高达7亿多美元),可以说Sun正在逐步走出低谷,你觉得是什么让Sun能够摆脱当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留下的阴影,逐步走了出来?


    连智浩:创新,持续不断的创新。或许有人认为这话很虚,但是对于Sun这样一个本身就以创新安家立业的企业来说,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法则。其实,从创新的方法上来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都是创新的内容。我们根据目前CPU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而数据输入输出的时间成为瓶颈的现状,提出了酷线程的理念,使得CPU能够充分利用输入输出时间进行运算。再比如,我们和以前的竞争对手加强合作,与微软实现了互操作,研发并销售采用Intel处理器的服务器。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根据市场变化而进行的创新。

    刘保华:从Sun最近一年发的业绩报表上还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Sun的营业额并没有很大起色,甚至今年比去年还略有下降,但利润却上升了。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现在的Sun并不是更强大了,而仅仅是更能控制成本了。那到底Sun未来的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怎样?怎么才能摆脱营业额不增长的怪圈?

    连智浩: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自己保持持续增长,Sun也不例外。在过去的那个季度,我们营业额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是北美大环境不好所致。其实我们也有一些应对方法,包括成立针对新兴市场的销售区域实体(Emerging Markets, EM),在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上,我们都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开源是我们的DNA

    Solaris开源,Java开源,OpneSPARC开源,这一系列开源让业界都在质疑,对于Sun这样一个需要漂亮的财报、需要业绩、需要向股东负责的企业来说,它究竟靠什么生存?它是不是在借软件开源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Sun的硬件呢?

    刘保华:Sun一步步将软件开源,包括Solaris操作系统、Java等。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开源软件虽然一直蓬勃发展,但是其实还是依靠社区和开发者的力量,很多开源企业除了收取服务费外,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赢利方式。你认为,Sun将软件开源如何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连智浩:Sun开源的产品与其他公司不一样,我们不是只开源产品,而是关注周边产品,通过开源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Sun的品牌和技术上,然后利用周边产品实现赢利。比如所有使用我们数据库的用户,都会需要购买服务器,这样就给我们的服务器带来了很大的销售空间。Sun是一家系统公司,可以给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服务等。我们希望能够把市场做大,再从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才有增长的空间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刘保华:半年前,Sun花10亿美元购买了MySQL。MySQL从诞生起就是一个完全开源的企业,而Sun是从20多年前的闭源发展到了今天的开源,那么对于Sun来说,是否能实现整合?会不会Sun买了MySQL之后又有新的开源数据库厂商诞生,使得Sun的竞争力下降?

    连智浩:Sun虽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开源的,但是我们已经有了开源的基因。可以看到,Sun不仅在软件方面开源,在芯片等硬件方面也在开源,开源肯定是Sun的大方向。

    其实,数据库成功的关键是在上面应用的数量。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是,MySQL作为比较成功的开源数据库,已经吸引了很多ISV在上面开发应用,MySQL现在每天下载量也很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社区短时间内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个新的开源数据库厂商能快速实现的。

    现在全球的购买方式已经下沉——以前是CIO决定买什么数据库,而现在CIO更看重的是有多少应用跑在上面。今天,我们或许未能取得数据库开源的效果,但是,开源的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刘保华:Sun今年年初提出了ECO创新战略,讲求环保、创新、可持续发展。其实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很多IT企业都越来越关注环保,你觉得这一策略与其他企业有什么不同?

    连智浩:确实,我们今年提出了ECO的策略。但在最新的年度计划里,我们却没再继续讲。很奇怪吧,其实这恰恰是Sun的一个变化。我们认为,ECO已经是 Sun必须做的事情,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而灵魂这个东西,是不用总拿出来宣传和说的。在环保方面,我们一直身体力行。软件开源,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最大重复利用,多线程技术也是节能降耗的具体体现。

    我相信Sun对社会的绿色承诺会一直履行下去,这种承诺不是心血来潮就拿出来讲讲,而是贯穿企业始终的。

    去年我们将在美国、欧洲、中国的三个机房做了优化,优化之后每年能够节省100万美元的电费,这就是我们身体力行的工作。最近我们还帮一个中国用户做了机房优化,省了30%的电。

    大家未来会看到,以后Sun的所有新产品都会增加环保的元素。

    新兴市场的新策略

    刘保华:你刚才提到, Sun宣布组建一个针对新兴市场的销售区域实体(Emerging Markets, EM),以加强面向日益增长的南欧、东欧、拉丁美洲、印度以及大中华地区的发展和销售覆盖。这一架构从Sun的2009新财年即7月1日开始执行。为什么这样设置,你们有什么具体打算?

    连智浩:这种设置在目前的IT企业里是比较少见的,我想这本身也是Sun创新的一种体现。

    可以看到,像北美、北欧等一些成熟市场虽然对IT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今年上半年北美市场的不景气其实就给IT行业敲响了警钟。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让我们意识到,如果把这些新兴市场仍然与其他的大区笼统划归在一起,用同样的市场策略和销售策略,恐怕就会失去这个市场,或者不能跟随这个市场增长。这也就是Sun专门把全球70多个发展中市场拿到一个区域下,形成区域总部,单独进行市场开拓的原因。

    刘保华: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很讲究销售前移。比如说管理层一定要站在前线,了解新兴市场的真实需求和最新动向,以便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Sun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连智浩:目前EM的总裁在新加坡办公,他负责管理分布在各地的销售队伍。目前我们将全球130多个国家的市场纳入EM体系。大中华区是直接向EM总部汇报的,和大中华区平行的还有印度、南美等另外三个区域。另外,我们的组织架构中还有四个产品总监,负责垂直行业的产品推广和市场工作。

    刘保华:大中华区被划归到EM之后,与以前能够争取到的资源有什么不同?

    连智浩:成立EM时,总部对我们四个区域的投入就增加了,这些投入包括人员、资金以及更灵活的市场策略。这些投入因为是刚刚开始,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效果。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

    刘保华:新财年,新区域,Sun大中华区一定有自己的目标和做法,具体是什么?

    连智浩:目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Sun大中华区的增长速度一定要超过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Sun在中国的增长来自于几个方面:首先是服务器、存储等产品,这也是Sun为中高端用户设计的产品;其次是x86市场,也就是中低端服务器;第三是解决方案。其实如果从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进行销售,自然会带动硬件、软件、服务等产品销售的整体增长。我们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是很大,完全可以更大。

    刘保华:我们知道,Sun在中国传统的优势行业是电信、金融等,前两年进入到铁路、交通等领域,那么下一步,Sun所看重的行业是什么?你们的目标是多少?

    连智浩:电信和金融仍然是我们的传统强项,而且即使到今天,这两个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毕竟,中国有很多省,每个省都会成立相对独立的通信公司。中国的银行也有很多家,尤其是现在各地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更给IT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增长空间。其实,我们如果能把目前的市场做深做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国内其实还有很多很有前景的行业,比如政府、教育、能源等。Sun的产品是后端的,因此没有前端IT企业的名声大。我们现在成立了新的部门,将开源、产品等在开发者这个领域做推广。中小企业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让中小企业生存遭遇了很大挑战,而他们如果想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在IT方面进行投入,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

    记者手记

    未来一年的挑战

    任何调整都是有风险的,遭遇过大起大落的Sun也是。

    两年多以来,Sun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向微软、英特尔等以前的竞争对手示好;大举开源策略,不仅将软件、硬件全部开源,还花重金购买开源数据库厂商,试图增加硬件产品的销售;不再高高居上,转而关注中小市场,推出中低端产品;针对发展中市场,专门设置EM区域;裁员等。

    这些调整对于Sun来说是个过程,但是华尔街需要的是结果。两年多以来,Sun的财报确实让华尔街看到了希望——亏损额逐年减少,也看到了失望——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

    2009财年从今年7月1日开始,屈指算来,如果说以前交出的都是期中考、模拟考答卷的话,这一财年对于坚持调整了两年多的Sun来说是真正的大考。这一考试过关,意味着Sun这三年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种方向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考试没过关,恐怕在华尔街的压力下,Sun会面临着新的调整。

    到那个时候,Sun就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持续大规模投入研发,坚持高高在上的技术创新,还是走分销路线,更多地争取合作伙伴,强调量产?

    但是无论如何,以调整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是一件好事。

    网友留言/评论

    我要留言/评论